作品 <

數字焦慮 之 構影覓光

>> 錄像部分:兩齣錄像影片(6’21”,彩色,有聲)

>> 裝置部分:長2.7m  x 寛1.1m x 高2.3m (金屬框,白布,透明膠片和木板,兩部投影機和兩個耳機)

 

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COVID-19)持續影響著我們,時至2021年5月15日10:37AM,全球最新累計確診病例為162,525,588,死亡人數為3,371,049。為對抗疫情,多國實施鎖國封城,國際貿易和人口往來大幅減少,民眾需保持社交距離,商業和公共生活受到限制。2020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為負4.4%,全球貿易量下降5.3%,全世界損失了2.55億個工作崗位,全球所有工作時間減少8.8%,據聯合國旗下機構國際勞工組織報告指出,15至24 歲的年輕人失業率為 8.7%,成年人為 3.7% ……

由各類媒體報導出來一組又組起起落落的數字纏繞著我們過去一年多的生活,如同被嵌進去一個令人動彈不得的數字焦慮的困境中,暫時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與此同時,本因智能電子產品的普及,我們的生活日常已逐漸電子數字化,而為抗疫而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在家工作、隔離政策和外出活動減少(無論本地或國際之間),全球人類很多活動和交流都需通過虛擬空間的"0"與"1"的演算進行,這種對電子數字依賴的加劇,將成為我們的另一種隱性焦慮。這不只是增加了人與人和人與真實世界之間的隔離感,我們的身份,我們能否出行,我們的存在等等都要經由非實體空間提供數據,全球人類正面臨著一種被電子數字平面化和虛擬化日益侵佔的局面。而這次疫情的急速傳播正正是全球日益頻繁的人口流動和經濟全球化的後果,全球人類似乎無人倖免地被捆綁到一種生活和心理的相似狀態, 全球化的概念也因這次全球化的疫情而加深了。

有光線,就有影子。

影子是一個平面的幻影,因光線照射到物體而產生的。影子的大小、形狀和明暗等取決於光源的強弱、投射的角度、跟物體的距離和其所投射到的地方的紋理和形狀。在真實的世界中,只要有光和實體,影子就一直存在,但可能因所處的位置和角度,或者物體過於平面或者太貼近投射面,我們會察覺不到或看不到。

相對於明亮的光線,影子被喻為與光明並存的陰暗面。以光和影子(錄像投影本身也就是光與影的組合)去思考當下的生活狀態和景象,即使處於"數字焦慮"的陰霾之中,需要面對甚至積極尋找其陰暗部分。因為陰影不會憑空出現的,時時刻刻地訴說著它的另一端就是光源。再者,影子是因有實體的存在才會產生,在虛擬的電子世界裡,影子是不會存在。因此,影子的出現反而是成為我們感知實體和真實空間存在的重要元素。

 

展覽: